新闻中心


专业的重力选矿设备制造和出口企业

铁矿石天量库存阴谋论 中钢协清查无买主进口矿
日期:2012-10-24     来源:威尔国际矿业装备    点击:

“5700万吨是个什么样的概念?这意味着,我们全年要进口7亿吨铁矿石,占世界总量的80%以上!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字。”5月14日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(下称中钢协)秘书长单尚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。

4月中国进口矿石5700万吨、铁矿石全部库存已超1亿吨。全球钢市惨淡声中,中国钢铁业还在继续数字奇迹。

中国海关于5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4月份铁矿石进口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环比增长9.45%,同比增长33%。1月-4月累计进口18846万吨,同比增长22.9%。

中钢协认为:“淡水河谷、力拓和必和必拓是在没找到买主的情况下自己把矿运过来的”;接近三大矿的人士则于5月14日对记者表示:“三大矿不太可能花钱冒这个风险,贸易商赌后期市场的可能性更大”;中小贸易商却大吐苦水:“我们现在谁还敢压货?可能只有大型的贸易商才赌得起。”

一年前的5月,铁矿石压港引发国家发改委、港口企业、钢企、贸易企业、钢协、商会,以及商务部、交通运输部、铁道部、海关总署、质检总局各部门联合疏港。一年后的今天,中钢协开始清查港口无买主的进口矿。

此情此景,何其相似。铁矿石价格谈判依旧迟迟未定;迥异的却是,长协价早已低于现货、海运费也早就高空跌落。

谁在增加库存?

中钢协方面认为,进口铁矿石激增,一部分原因在于贸易商趁低价进口,赌涨后市,小钢厂则因低端市场需求启动,持续运转,也基本使用便宜的进口矿;而另一个原因则是,由于目前海运费价格较低,全球市场萎顿,不愿大幅停产的矿商们,在尚无买主的前提下,都将铁矿石先行运往中国市场。

对于这种说法,一位接近三大矿的人士向记者否认。“三大矿的产品确实可以进保税区的免税仓库中存放一段时间,但是铁矿石这不是普通产品,运量太大,”他表示,“虽然目前海运费较低,但是仓储费,港口存放费用等等,来回动静成本太高了。”

一位在天津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:“公司确实已于半个月前,将一度暂停的铁矿石业务重新启动了。而且港口的现货价格现在还出现了30元-40元的小涨。”但他表示,“我们是中小贸易商,还是不敢大赌后市,基本不敢囤货。敢赌的,都是那些大型贸易商。”

该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北方几个港口的压港非常严重,曹妃甸、天津港等卸船时间基本上得“等上半个月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从一季度的进口数据来看,前十名铁矿石进口大户中,有6家是贸易商。而往年,在前20名中,也只有2-3家贸易商。

单尚华告诉记者:“今年以来,进口量前五名全是贸易商:包括五矿、中钢、瑞钢联等大型贸易商,钢厂进口量依然很少,高价矿尚未消化完。”

与此同时,足以影响市场的大型贸易商们的微妙心理,也在推涨港存量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:“一家中字头的贸易企业,进口两艘16万吨级以上的矿石,离岸成本价不过600多元/吨,如今压港一个多月,一天耗费便是七八万美金。”

“成本已然提升了,反正几千万已经赔付进去,你说它是亏本卖出呢?还是等一等,待价格回涨后再出手盈利呢?”

同时,河北一家中型民营钢厂矿石部的负责人表达了相同的看法:“事实上,在压港的矿石中,真正的贸易矿很少,我们拿货都很困难。”限产令与“清查令”

“即使是在2003-2005年大炼钢铁的年代,港口的平均每月库存也仅在3400万-3600万吨左右。”中国钢铁资源服务网信息总监杨冰回忆,“那时候,产能还是完全释放的,按照现在开工率情况和市场容量,如此大量港存铁矿石的概念将被放大不止一倍。”
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,“在统计数据上,可能存在非真实性。因为很多钢厂将矿石堆积在港口,用多少则拉走多少。”比如,由交通部统计的4月铁矿石进口量并没有创下新高,只有5030万吨,少于3月份的5100万吨。

单尚华也指出,“4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中,只有2500万吨至3000万吨是被市场需求消化的,剩下的都是没有买主的矿。”他告诉记者,目前,中钢协已经开始对无买主进口矿数量进行清查。

“中国不可能需要那么多矿。我认为,国外矿商在炒作中国市场,是一种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,弄得国内市场非常乱,也是导致中小钢厂盲目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。”

单尚华所说的“乱”也出现在谈判进行中。据记者了解,虽然三大矿山目前公开表态仅能接受20%的降幅,仍有部分钢厂按照八折开出信用证,并派船前往巴西和澳大利亚购矿。与此同时,矿商们正在加紧力度在中国市场上“各个击破”。

天津俊安实业有限公司铁矿石事业部的一位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,三大矿商如今开始扩大范围给贸易商供货。“现在机会难得,加上印度矿、国内矿均跌破成本价,基本触底,形成了矿价未来上升的支撑。”他说,“另外,三大矿山从未像现在这样饥渴,刚开始他们更倾向于给钢厂供货,现在贸易商要货就给。而且以前进口澳矿需要有资质,现在没资质也可以进。”

它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大型钢铁集团,上述河北民营钢厂矿石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:“淡水河谷也接触了当地不少中小钢厂。”

对此,钢协内部的一位专家无奈地向记者表示:“钢协旗下也有不少‘散兵游勇’。”

对此,杨冰进一步提议:“应该做到‘攘外必先安内’。国家相关部门该对铁矿石进口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限制。对于钢企来说,应以其全年采购量折算成钢材总量,同时要注重产销总量,配以30%左右的灵活调整幅度,来限定进口资质。而对于中间贸易商来说,则应以其能够出示的订单为准,来给予其相关资质,避免盲目进口。”

可见的风险

虽然,5月13日国统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:4月份我国粗钢产量4341.3万吨,同比下降了3.9%,工信部也已发文要求“限产”,“但行政指令下,到底能减产几何?效果还是值得观望的。”上述接近三大矿人士称。

“按照现在的链条延伸下去,最可怕的结果莫过于:三大矿商通过各种方式大量提高港口库存,与此同时通过让利部分击破各个钢厂,继而通过附加条款让钢厂从港口提货,制造需求繁荣的现象,赢得市场和心理的双重优势。进而影响正在进行的矿价谈判。”一位钢铁业内资深人士在14日表达了他的担忧。

据其介绍,三大矿商会算一本账,即在“向所有钢厂统一降价40%”后的盈利,和向部分钢厂让渡40%甚至更高的降价空间、却获得相对更少的整体降幅之间,“他们往往选择后者”。

但是,三大矿商显然不认同此等“阴谋论”。上述接近三大矿的人士告诉记者:“矿商自有其分析框架,按照中国钢铁业一季度的产量,全年钢产量可能将达5.2亿吨。”

这数字与中钢协所提出的将2009年产量控制在4.3亿吨至4.6亿吨间,相差甚远。

据中钢协早前的统计显示,一季度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2.92%,其中欧洲下降43.05%,北美下降52.84%,日本下降42.94%,韩国下降21.73%。但中国的粗钢产量却增加了1.39%。

中钢协内部的专家也坦陈,现在部分供应商所提出的付款条件对买家非常有利。“但这样对谈判不利。但是双方信息并不对称,到底真实的需求几何,谁也说不清,恐怕只能到今年的12月31日才能知道。”